引言
医疗机构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设立与运营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。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的规范运作,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,我国制定了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对医疗机构的设立进行了详细规范。本文将围绕医疗机构设立规范展开讨论,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。
医疗机构设立的基本条件
根据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》,医疗机构设立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:
- 有符合规定的名称、组织机构和章程。 
- 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经费、设施、设备和人员。 
- 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场所和环境。 
- 有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。 
- 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。 
医疗机构设立程序
医疗机构设立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- 申请。申请人向所在地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医疗机构设立申请,并附具相关材料。 
- 审查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,必要时可组织现场核查。 
- 批准。审查合格的,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予以批准,并颁发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。 
- 公示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批准信息进行公示,接受社会监督。 
- 备案。医疗机构持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。 
医疗机构分类与资质要求
根据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》,医疗机构分为以下几类,并对应不同的资质要求:
- 综合医院:提供综合医疗服务,需具备一定数量的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。 
- 专科医院:提供某一特定领域的医疗服务,需具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。 
-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:提供社区基本医疗服务,需具备一定数量的卫生技术人员。 
- 诊所:提供一般医疗服务,需具备一定数量的卫生技术人员。 
- 卫生所:提供基础医疗服务,需具备一定数量的卫生技术人员。 
医疗机构运营规范
医疗机构在运营过程中,需遵守以下规范:
- 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,确保医疗安全。 
- 遵守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,规范药品使用。 
-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定,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。 
-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,提高医疗服务质量。 
-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,确保财务收支合法合规。 
结论
医疗机构设立规范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设立的监管,确保医疗机构依法设立、依法运营。同时,医疗机构也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提高医疗服务质量,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、有效的医疗服务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河南省豫芊香食品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医疗机构设立规范: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(2018最新) 》

 









 豫ICP备2020036209号-1
豫ICP备2020036209号-1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